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類別 |
等級 |
獲獎人員名單 |
年度 |
斷陷盆地油氣精細勘探理論技術及示范應用-以濟陽坳陷為例 |
國家科學進步獎 |
二等 |
曾濺輝(7) |
2020 |
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fā)現(xiàn) |
國家科學進步獎 |
一等 |
單位排名(5) |
2019 |
凹陷區(qū)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fā)現(xiàn) |
國家科學進步獎 |
一等 |
單位排名(9) |
2018 |
南海北部陸緣深水油氣地質理論技術創(chuàng)新與勘探重大突破 |
國家科學進步獎 |
二等 |
單位排名(6) |
2016 |
復雜油氣儲層裂縫定量識別與評價關鍵技術及工業(yè)化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曾聯(lián)波(1) |
2014 |
渤?;顒訑嗔褞в蜌獠町惛患c優(yōu)質億噸油田群重大發(fā)現(xiàn)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呂修祥(9) |
2011 |
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劉成林(6) |
2011 |
中國天然氣成因類型鑒別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 |
郝芳 |
2010 |
中國東部斷陷盆地洼槽聚油新理論,、勘探新技術與重大發(fā)現(xiàn)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劉震(8) |
2009 |
我國陸上重點氣區(qū)天然氣高效勘探開發(fā)新理論、新技術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柳廣弟(5) |
2008 |
海相深層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機理,、勘探技術與普光大氣田的發(fā)現(xiàn)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郝芳(11) |
2006 |
亞洲石油地質特征與戰(zhàn)略選區(qū)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白國平(2)王志欣(6) 湯良杰(7) |
2006 |
油氣資源評價新技術與油氣勘探效果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柳廣弟(4) |
2005 |
陸相水驅油藏剩余油富集區(qū) 研究與開發(fā)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侯加根(4) |
2005 |
陸相斷陷盆地隱蔽圈閉形成 機制與勘探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一等 |
龐雄奇(8) |
2004 |
大,、中型油氣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二等 |
龐雄奇(3)曾濺輝(4)劉洛夫(7)王志章(10)邱楠生(11)康永尚(12)王飛宇(15) |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