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項結果
本年度共有436組同學申報了暑期社會實踐,經(jīng)過校院兩級審核,,成功立項361支團隊,。具體團隊名單見《附件1: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立項情況公示》。
二,、北京市級報備
根據(jù)《關于開展 2022 年“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圍繞以下四個主題:
1.“深學篤行”喜迎二十大宣講行動
緊緊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圍繞學習黨的歷史、傳承黨的經(jīng)驗,、踐行黨的初心使命,,通過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系列實踐活動,,組織面對面,、小范圍、互動式宣講,,引導廣大青年通過“沉浸式”實踐,,自覺將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之中。
2.“深耕厚植”鄉(xiāng)村振興助力行動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和全市農(nóng)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精神,,依托“青振京郊”工作品牌,組織大學生深入基層,、走入鄉(xiāng)村,,在教育關愛、醫(yī)療衛(wèi)生,、科技支農(nóng),、文化藝術、基層治理等領域,,開展相關社會實踐,,美化鄉(xiāng)村環(huán)境,、提升鄉(xiāng)村文明、促進鄉(xiāng)村公共服務,、講好鄉(xiāng)村振興故事,。
3.“深情細味”家鄉(xiāng)成就感悟行動
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以中國大地為課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戰(zhàn)略成果、脫貧攻堅歷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成就等為現(xiàn)實教材,,引導學生重走故地看新顏、走進一線看發(fā)展,,通過社會觀察,、國情考察、產(chǎn)業(yè)調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情,,感悟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
4.“深融同夢”民族團結踐行行動
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組織新疆籍,、西藏籍大學生開展“民族團結我踐行”社會實踐活動。同時以北京市對口支援地區(qū)為重點,,組織學生前往西藏,、新疆、青海等民族地區(qū),,開展國情考察,、地球第三極保護行動等社會實踐活動,當好民族團結的宣傳者,、示范者和踐行者,,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請各學院團委于 6月24日前將學院掛靠管理的項目的申報書和匯總表,,具體見《2022 年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項目申報書》(附件 2),、《2022 年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全部團隊信息統(tǒng)計表》(附件 3)電子版統(tǒng)一壓縮打包發(fā)至[email protected]。(發(fā)送郵件主題為“學院名稱+2022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申報書電子版文檔命名要求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團隊名稱”),。
三、安全要求
按照“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各學院團組織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部署,,活動過程中減少非必要人員聚集和跨地流動,,精準建立與參與實踐學生的常態(tài)化聯(lián)系機制,,加強過程監(jiān)管,實時掌握學生實踐動態(tài),。在組織各項實踐活動時,,落實“誰派出,誰負責”“誰的人,,誰負責”的工作要求,,開展活動前和過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關注疫情形勢,、天氣變化和自然地質條件,,始終把安全工作置于首位,通過組織安全教育,,做好處置突發(fā)情況的應急預案演練,,確保學生生命安全萬無一失。具體要求如下:
1.每個學院(研究院)團委書記為本單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安全負責人,,社會實踐負責老師為安全聯(lián)絡員,,各實踐隊負責人同時為團隊安全員。
2.要求聯(lián)絡員掌握所在學院(研究院)各實踐隊安全員聯(lián)系方式,、實踐地點,、日程安排和每位安全員的聯(lián)系方式,做好行前的聯(lián)系溝通,、和全程安全教育,。
3.要求學院(研究院)安全責任人、安全聯(lián)絡員與團隊安全員對相應實踐團隊公布聯(lián)系手機,,并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以高度的責任心抓緊抓實暑期社會實踐安全工作,及時掌握所屬團隊,、個人的活動開展及安全工作情況,,并對活動團隊及個人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如果出現(xiàn)安全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報告學院黨委(黨總支),、校團委及有關職能部門,及時化解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學生的人身財務安全。
各院安全負責人及聯(lián)絡員名單:
地學院 姚夢竹楊冀寧
石工學院 肖亞楠 劉衡升
化工學院 韓瑾 鄭汪洋
機械學院 劉曄 何圣煊
地球物理學院 王天 葉鵬
安全學院 方百會 于曉鵬
材料學院 劉峰 周凌希
信息學院 代莉莎 趙健崎
理學院 胡銳 張澤凱
經(jīng)管學院 紀爽 孫偉宸
馬克思學院 艾菲
外國語學院 諶叢 劉思航
非常規(guī)研究院 夏振國
校團委 賈慶超
四,、關于結題驗收和成果收集
社會實踐應本著“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的原則,注重實踐效果,及時總結經(jīng)驗和成果,。各項成果質量將作為后期展示評比的主要考量依據(jù),。實踐團隊需按以下要求準備材料。
1.鼓勵所有實踐團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各類媒體宣推小隊實踐過程和成果,。學校團委微信公眾號接收各團隊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新聞宣傳情況也將作為結題評優(yōu)時的考慮要素,。
2.每支社會實踐團隊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訪談記錄,、觀察報告或工作報告等,,主題鮮明,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行文規(guī)范,、嚴謹,突出活動成果及思考,;
3.每名團隊成員撰寫的個人總結,,側重個人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而非實踐日記;
4.每支實踐團隊至少提交5張記錄和反映實踐活動開展實況的精彩照片,;根據(jù)團隊能力,,選交實踐活動微電影或紀錄片視頻;
5.其他能反映實踐活動成果,、展現(xiàn)青年學子風采的材料,。
6.具體要求見《附件4:實踐成果收集說明》。
共青團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委員會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