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國際古地理學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際交流中心召開,,會議采用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國外的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美國)、里賈納大學(加拿大),、基爾大學(德國)、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墨西哥),、雅典大學(希臘),、波蘭科學院(波蘭),、于默奧起源研究公司(瑞典),,國內的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西北大學、長江大學,、東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等單位的150余名會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由國際古地理學會秘書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鮮本忠教授主持。學會理事長吳勝和教授作了國際古地理學會年度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以來,,學會理事會在秘書處設置、會標的征集與確立,、會員管理辦法的制定,、學會官網建設、自媒體公眾號建設與運行等方面的工作進展,,以及在學會秘書處建設組成,、理事提名及理事會建設等方面的籌備情況。同時,,吳勝和教授就近期的工作計劃作了匯報,,介紹了將于2024年5月在南京召開的第六屆國際古地理學學術會議的準備情況。此外,,國際古地理學會擬以科學成就獎和青年科學家獎的方式,,設置“馮增昭獎”。
之后,,經參會會員投票表決,,會議表決通過了“國際古地理學會會員管理條例”;經參會會員的線上、線下投票,,及部分會員會前通訊投票表決通過,,增選了30理事加入學會理事會。通過此次學會理事增選,,國際古地理學會進一步完善了理事會成員專業(yè)結構,、年齡結構,提升了學會理事會在科學研究,、期刊建設,、學術交流、會議籌備,、科學普及等方面的能力建設,。
下午,國際古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吳勝和教授主持召開理事會,。會議首先討論了增選國際古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和副秘書長的提案。為了促進學會的快速發(fā)展,,完善現有學會管理團隊的專業(yè)結構,,經學會理事長吳勝和教授提議并經第二屆理事會投票表決,增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陳中強教授(澳大利亞),、南京大學胡修棉教授為學會副理事長,。由學會秘書長鮮本忠教授提名并經理事會投票表決,選舉阿根廷國立南方大學Carlos Zavala教授,、德國基爾大學地質與礦物博物館長Matthias Alberti博士,、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邵龍義教授、《古地理學報(英文版)》常務副主編王媛博士,、《古地理學報(中文版)》常務副主編鄭秀娟博士為學會副秘書長,。五位副秘書長中,,3位來自中國,,1位來自德國,1位來自阿根廷,。五位副秘書長的履職將全面服務于學會在科學研究,、期刊建設、學術交流,、科學普及,、國際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任務,有助于更好地服務于歐洲,、美洲,、亞洲等地區(qū)的學會發(fā)展。
此外,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國際古地理學會理事會工作條例,,明確了理事會性質和權利,、理事必備條件和產生方式,以及理事長和秘書長職權,,進一步規(guī)范了古地理學會理事會的工作流程,。
最后,與會理事討論并審議了國際古地理學會專業(yè)委員會設立方案,。來自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的卿海若教授,、德國基爾大學的Matthias Alberti博士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吉濤教授等多位理事就專業(yè)委員會的設立方案開展討論。
國際古地理學會為學校馮增昭先生發(fā)起創(chuàng)立的國際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的學術型組織,由世界各國的古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專家自愿組成,,學校為掛靠單位,,組織旨在為國內外古地理學界開展學術交流提供新平臺,為我國及世界古地理學的研究發(fā)展帶來新動能,,將致力于促進世界各國古地理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國際古地理學會作為國際學術性機構,在全球古地理及古氣候恢復,、地球演化歷史重建,、礦產資源勘探開發(fā)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國際古地理學會第二屆會員大會的勝利召開,,通過了國際古地理學會會員管理條例,、完成了新增理事選舉,為學會擴大會員規(guī)模,、加強了學會理事會建設,,為學會長期有序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