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在一個“真”字
發(fā)布時間:2007-03-30 | | 瀏覽量:
□余世誠 教授
在聽課尤其是聽人文社科類的課時,,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課堂教學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如語言的表達,,板書的書寫,,與學生的交流,,課時的安排,,上下課的準時等等,都是按預設的教案完成的,,似乎挑不出什么“硬傷”,。但是學生就是不愛聽。還有的教師把課程設計得很精致,,講授時也盡量引導學生興奮,、發(fā)笑,想方設法把課堂氣氛弄得活躍些,、輕松些,,但學生們對這樣的老師仍不歡迎。
問題出在哪里呢,?我想來想去,覺得就在一個“真”字,。
作為教師,,首先要有“真才實學”。如果說教師對本學科領域的基本問題都沒有理解透徹,,或者講不清楚,,他就難說稱職。韓愈的《師說》有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誰掌握了“道”(真理),,誰才可
第二是要“真誠做人”,。學生眼中的老師,不僅是課堂上的老師,,還是課
第三是教師在儀態(tài)和教法上要“率真無華”,忌造作,,忌作秀,,忌表演。教書上課當然也要講究藝術,,但講臺上的講課藝術與舞臺上的表演藝術不同,。教師面對的是學生,不是看戲看電影的觀眾,。教師及其課程也要追求真,、善、美,,而真是首要的,,“平平常常才是真”。表演藝術則強調(diào)美是基礎,,真是藝術的真,,善是藝術的善。所以,,教師如果把課講得像電影,、戲曲一樣,教師自身表現(xiàn)得像演員一樣,,那不是成功,,學生也會反感?,F(xiàn)在的大學生,對某些電影,、電視中表演的造作,、作秀、嗲氣和某些節(jié)目的炒作都大為反感,,如果把這些東西帶進課堂,,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既要講究教法,、儀容,講究教學藝術,,又要忌俗,、忌假,這又是一個老師受歡迎的重要條件,。
要有“真才實學”,,要“真誠做人”,要“率真無華”,,可真難,。做教師難,做“三真”的教師更難,,這恐怕是做教師一生的追求。我教了一輩子書,,也只是追求了一輩子,,與“真”還相差甚遠。我覺得,,“真”是種理想境界,,吃教師這碗飯,就要為追求這種境界而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