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楊關玲子:思政課應“出新”更“走心”
發(fā)布時間:2024-06-25 | 來源:人民日報 | 瀏覽量:
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在內容形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堂內外互動等方面下功夫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yǎng),更要上好思政課”,。如何讓思政課內容更豐富,、更吸引人,確保思政課質量高,、效果好,?這就要求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在內容形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課堂內外互動等方面下功夫。
著力創(chuàng)新,,多維度激發(fā)課程活力,。在內容上,必須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筑牢課程根基,。同時,應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把思政課放在五育并舉中開展課程設計,,豐富思政課內容體系。在形式上,,也需要靈活創(chuàng)新,,可借助嘉賓訪談、現場教學,、線上測評等方式,,以學生感興趣、易理解,、好接受的方式提升思政課育人效能,。
貼近生活,讓思政課真正與實踐結合起來,。實踐出真知,。思政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概念中,,需要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知行合一”,。比如,對于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詳細講解思想和理論,,更要講清楚思想、理論背后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觀察進行思考,。再如,在課堂之外,,可將思政課的一些內容作為調研課題,、實踐課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推動相關學習成果高效轉化。
推進融合,,加強課內外互動,,搭建思政“大課堂”。一方面,,可以“請進來”,,邀請知名學者、企業(yè)專家,、行業(yè)模范走進思政課堂,,呈現不同視角的思考和感悟;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將博物館,、藝術展等公共文化空間作為教學現場,。比如,我們組織主題研學,,讓學生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體悟傳統(tǒng)文化魅力,厚植家國情懷,。持續(xù)加強思政課課內外銜接互動,,注重課堂但不局限于教室,充分運用各種文化資源開展思政教育,,才能讓思政課堂更立體,、內容更豐富,收獲更多實效,。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與時俱進加強思政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讓思政課“出新”更“走心”,,堅持不懈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定能更好培育時代新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匯聚澎湃動能,。
?。ㄗ髡邽橹袊痛髮W(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詳情見鏈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6/25/nw.D110000renmrb_20240625_3-05.htm
(編輯 劉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