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青年學子扎根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發(fā)布時間:2023-05-04 | 來源: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 | 瀏覽量:
當代中國青年,,身逢盛世,重任在肩,,他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青春是激情與熱血,,更是責任與使命,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恰是青年人拼搏的陣地,、揮汗的舞臺。
2020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的首屆本科畢業(yè)生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共同選擇留在邊疆,他們響應國家召喚,,擔起西部建設重任,。越是艱險越向前,青年人的豪邁與激情,,點亮了大漠荒灘,,讓祖國邊疆更加美麗,。
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沙漠中采油機轟鳴聲不絕于耳,。
樊譯陽負責著油井的設計,、運維工作,他說這份工作好比醫(yī)生,,需要定期“出診”,。
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樊譯陽:我們的油井就像一杯奶茶一樣,下入的管柱就是相當于咱們用的吸管,,因為腐蝕的情況,,吸管從中間斷開了,我們就相當于充當一個醫(yī)生的職能,,給它做各種檢查,,給它對癥下藥,才能保證它正常生產,。
樊譯陽服務的陸梁油田,,作業(yè)范圍5300多平方公里,相當于北京三分之一的面積,。
工作三年,,小樊已經摸排了這里近一半的油井,超過600口,。
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樊譯陽:很多人沒有在沙漠中行走過,,你在沙漠中雖然是孤獨的,但是有的時候還是能碰到一些小動物的腳印,,你順著它那個腳印就能看到,,有時候就真的能看到它們,也是一種苦中作樂,。
選擇扎根新疆,,學會苦中作樂,小樊說這是一次新的成長,。
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離克拉瑪依市區(qū)200多公里,,距離小樊老家山東菏澤超過3500公里。這里600多號員工的飲用水都是從外面拉進來,,畢業(yè)前來這兒的實習經歷,,令他感觸深切。
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樊譯陽:這油田是2000年建設的,,我心想我1998年出生的,,比它還大兩歲呢,是不是該叫我一聲哥呀。但是來了之后發(fā)現(xiàn)好多老師傅在這一干就是十九年,、二十年,,駐守這里十年起步的好多,他們把青春都奉獻到陸梁油田所在的這個沙漠里了,。
戰(zhàn)沙梁,、挺脊梁、作棟梁,,陸梁油田精神感染著樊譯陽,。畢業(yè)后他帶著行李,,住進沙漠,,身邊少了都市的喧囂,但樊譯陽卻收獲著別樣青春,。
在油田三人間的宿舍床頭,,這張照片記錄著小樊的又一次成長。
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樊譯陽:這個照片也就是我感覺自己小有成就的時候拍的,,工作大概是我們要完成這口新井的投產,,我前后要統(tǒng)籌管理一個多月前期的準備,最后才完成這口井的投產,。當時是零下20多攝氏度,,是下午六點多,非常冷的,,當時看到這口新井就感覺,,夕陽西下,像是孕育了一個新的生命,,就感覺心里特別激動,,自己能堪重任。
畢業(yè)剛兩年,,就擔起了高產井的運維設計的擔子,,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在這張照片上,,樊譯陽寫上了一句詩——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這是詩詞《壯士篇》的片段,,也是樊譯陽的青春之歌。
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樊譯陽:英雄和壯士理解,,我理解的就是有理想并且為之奮斗一生,,就能達到,我覺得我也想做這樣的人。
扎根大漠戈壁,,讓青春更加閃光,,阮思雅也是其中一員。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生產指揮中心運行管理室技術員 阮思雅:你聽像現(xiàn)在這種風,,在克拉瑪依可能已經算是比較小的風了,,有時候在五六級那種風的時候,可能對面的黃沙已經全都起來了,,已經看不到我們巡檢的路了,。當時剛來就覺得,我來了一個什么地方,,習慣以后就覺得,,我們就是這么個條件,但是已經沒有那么難接受了,,就覺得掏兩下不就完事了,。
三年前,阮思雅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畢業(yè),,來自陜西商洛的她,,也選擇留在新疆。
茫茫戈壁,,每次巡查油井,,阮思雅的行頭都超過十斤重。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生產指揮中心運行管理室技術員 阮思雅:剛開始的時候挺沉的,,覺得整個人都感覺被固定了,,很僵硬,但后來穿著也就習慣了,,就覺得行動自如,,我現(xiàn)在穿著這身逛街都行。
工作三年,,阮思雅干過油田近一半的工種,,零下二十多攝氏度查油井,頂著酷暑上氣罐塔,,她成為師傅眼中的倔丫頭,。為了能多學一些,她曾作為年齡最小的一員,,參加了單位的千人級技能大賽,。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第五采油作業(yè)區(qū)陳其亮班班長 徐雷:每個工作我們干完之后,我們回中心站該吃飯的時候我們要去吃飯,,吃完飯找不到她了,。然后一看,,她就在旁邊中心站的機子上練,能吃苦,、能戰(zhàn)斗,,這個就非常欽佩。
在阮思雅服務的采油廠,,編號193的油井有著“英雄井”的美譽,,這是新中國第一口日產超百噸的高產井。展覽廳里記錄了這段光榮歷史,,阮思雅也在這里認識不一樣的青春,。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生產指揮中心運行管理室技術員 阮思雅:當時看到一張那個年代來的年輕人的照片,他們平均年齡也就是20歲左右,,他們卻不辱使命,,在這片戈壁荒灘上,成就了我們現(xiàn)在的基礎,。我們要接好他們的接力棒,,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吃的苦都不算苦,。真的只有國家好了,,我們才能好,而要國家好,,只有我們一代一代年輕人不斷去努力,,不斷去創(chuàng)造。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樊譯陽和阮思雅的選擇感染著一批又一批青年加入。2020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第一屆本科畢業(yè)生有118名學生選擇留疆,,2021年這個數字增加到220人。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2021屆本科畢業(yè)生 郭祥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年輕人就需要去直面困難,去迎接挑戰(zhàn),。他們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鼓舞,,然后就選擇向他們靠攏,就選擇留在這邊,,跟他們一起為祖國加油,。
新疆油田公司陸梁油田作業(yè)區(qū)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師 樊譯陽:我覺得青年人應該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看別人沒有看過的風景,,把青春融入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祖國建設者。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生產指揮中心運行管理室技術員 阮思雅: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新時代青年人志在四方,,我要在新疆綻放我的絢麗之花。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2023屆本科畢業(yè)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們的青春將更加閃耀,,加油!
詳情見鏈接:
(編輯 李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