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什么是慢性?。?/STRONG>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腎疾病等,。
2、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特點,?
慢性病起病緩,、病程長,經(jīng)常反復發(fā)作,,治療效果不顯著,,有些幾乎不能治愈。
3,、慢性病的危害有多大,?
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類殘疾和死亡的最主要問題,。在我國,,幾乎80%的死亡可歸因于慢性病。不僅如此,,慢性病已不再是富貴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2005年中低收入國家由心臟病,、腦卒中,、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4,、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的危險因素,?
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性?。行裕⒛挲g,、遺傳、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缺乏身體活動和吸煙等。
5,、哪些危險因素是可控制的,?
上述危險因素中,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缺乏身體活動和吸煙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6,、年齡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年齡越大,發(fā)生各種慢性病的機會越大,。慢性病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但其病變的積累往往從青少年開始。慢性病的防治應該越早越好,。
7,、性別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與女性相比,,男性患心血管病突發(fā)事件的可能性大而且早,。對于腫瘤,除少數(shù)婦科腫瘤外,,多數(shù)也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個危險因素。女性絕經(jīng)后,,心血管病的發(fā)病危險迅速上升,,并逐漸趕上同年齡段的男性。
8,、如何認識遺傳因素,?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冠心病、腦卒中和腫瘤均為多基因遺傳病,,即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作用的總和決定一個人是否易于患病,。為防止發(fā)病,疾病的遺傳度越高,,就越應該注意控制環(huán)境和心理因素的影響,,以防止其易患性達到發(fā)病的閾值。
對個體而言,,如果父母患有某種慢性病,,自己患該病的可能性就會高于沒有遺傳背景者。另外,,已發(fā)病患者與自己的親緣關系越密切,、發(fā)病時間越早、病情越重,、親屬中發(fā)病人數(shù)越多,,該病的遺傳性越強。
然而,,對于具體某個家庭,,遺傳作用的大小常很難判斷。因為生活在同一家庭的成員不僅有共同的遺傳背景,,還有共同的生活習慣和環(huán)境,,后者在慢性病的發(fā)病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例如食鹽攝入過多可導致家族性高血壓,。
9,、高血壓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血壓升高可使心臟和血管系統(tǒng)的負荷增大,,是心血管病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可導致心臟病發(fā)作、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和眼的損害,。高血壓檢出非常簡單,控制也很容易,,花費也可以很低,。但高血壓通常沒有癥狀,不頭暈不量血壓,、不頭暈不注意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大有人在,。
10,、糖尿病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可大大降低生活質(zhì)量,,可引起許多急慢性并發(fā)癥,。心腦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直接死因。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定期檢查、規(guī)律用藥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11、血脂異常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膽固醇是存在于血液中類似脂肪的物質(zhì),,其水平增高會增加心血管病發(fā)生的危險。膽固醇通常是被包裹在蛋白質(zhì)中,,因此常被叫做脂蛋白膽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被視為“壞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可幫助肌體運出多余的膽固醇,因此被認為是“好的膽固醇”,;甘油三酯(TG)是肌體脂肪存在的主要形式,,可為肌體提供能量,也可以脂肪的形式貯存起來,。血中TG過高也可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是防治血脂異常的重要手段,。
12,、超重和肥胖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2),。BMI>=24即為超重,,BMI>=28為肥胖。腰圍是判斷中心性肥胖的指標,,男性>=85cm,,女性>=80cm說明存在中心性肥胖。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骨關節(jié)疾病以及心血管病等密切相關,。能量攝入過多,身體活動較少是導致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合理膳食,、有氧運動是減重的法寶。"
13,、水果和蔬菜攝入不足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蔬菜水果所含能量相對較少,而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的含量相對較高,。低能量有助于控制體重;纖維素有助于預防胃腸道腫瘤,;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有助于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和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另外,蔬果中的鉀鈣等離子對控制血壓也有重要的作用,。
14,、缺乏身體活動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身體活動是能量消耗的主要決定因素,,對能量平衡和體重控制至關重要,。身體活動可減少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險并對多種疾病有極大的好處。例如,,身體活動可降低血壓,,提高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改善血糖水平,,減少結腸癌和婦女中乳腺癌的危險,。另外,身體活動對提高綜合體質(zhì),、維持平衡心理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最有效的身體活動是經(jīng)常性、適當?shù)挠醒踹\動,。
15,、吸煙與慢性病有何關系?
吸煙對健康的危害不低于糖尿病和血脂異常,。吸煙與多種癌癥關系密切,。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下降,導致血管壁損害,、斑塊和血栓形成,。吸煙還可通過降低HDL-C水平增加心臟病和卒中的發(fā)生風險。戒煙難,,但完全可以做到,。戒煙后,,危險水平可逐漸恢復到未吸煙時的水平。
16,、飲酒與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有關系嗎,?
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新增350萬高血壓患者,。形成高血壓的因素很多,,如遺傳、缺少運動,、食鹽過量等,。酗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有人報告,,酒癮大,、酒量大,每天飲酒者比一般人發(fā)生腦卒中的機會多一倍以上,。據(jù)國外一項研究報道,每天飲3聽(每聽375毫升)以上啤酒的人,,比滴酒不沾者腦卒中的危險性大約高3倍,。酒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大的危害?那是由于酒中的酒精在作祟。酒精可以激動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其結果不僅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同時使水鈉滯留,,進一步使血壓增高,。酒的危害遠不止對血壓一項,它可以通過心率增快,、心律失常,,造成心臟病人的猝死,可以促使甘油三酯升高,,造成脂肪肝,,加重營養(yǎng)不良,導致肝硬化,。飲用含酒精濃度高的烈性酒,,尤其在空腹時喝酒,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興奮或抑制,,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一旦血管破裂就發(fā)生了腦卒中,。生活中因飲酒過多而發(fā)生腦卒中的例子并不少見,,因此千萬不要長期大量飲酒,,一般傾向于少量喝一點低濃度酒為宜,每天喝酒的量越少越好,。
17,、 鹽和高血壓、腦卒中有何關系,?
因為攝入過多的鈉鹽可引起體內(nèi)水與鈉滯留,,導致血管平滑肌腫脹、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增加,;同時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臟負荷和腎臟負荷,,進一步引起排鈉障礙,,從而使血壓增高。
18,、每人每日食鹽量多少合適呢,?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一般人群平均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6-8克以下,。美國關于營養(yǎng)和人類需要委員會建議,,輕中度高血壓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4-5克。這個標準對我國心腦血管病患者的飲食限鹽也是適宜的,。如果在減鹽的同時,,增加膳食中鉀的攝入量,降低鈉/鉀比值,,則防治效果會更好
19,、體力活動對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益處?
我國和世界各地的資料統(tǒng)計表明,,高血壓,、冠心病的發(fā)病與體力活動和運動不足有關,坐位工作的人冠心病患病率約為工作活動較多者的3倍,;缺少鍛煉的腦力勞動者,,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體力勞動者。
臨床研究證實:體力活動有助于調(diào)節(jié)和改善大腦皮層活動,、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平衡,、提高調(diào)節(jié)血管舒縮的功能;有助于消耗多余的熱量,,避免發(fā)胖,,降低血脂,減少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微血栓形成,;能穩(wěn)定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血中兒茶酚胺濃度,,降低血壓,從而抑制動脈硬化的形成,、減少心血管病發(fā)生的機會,。對高血壓、冠心病病人自覺癥狀的改善,,血壓平衡,,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低,活動耐量增加,,可使絕大部分病人都能恢復原有工作能力,,有的可以擺脫對藥物的長期依賴性。
所以我們說,,合理的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對防治心血管病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必須指出不適當?shù)捏w力活動,??梢鸩涣己蠊?。因此,醫(yī)師在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和指導患者運動時,,既要讓病人真正認識到運動重要性,,又要根據(jù)病人年齡、體質(zhì),、病情和個人興趣,制定適宜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無論是用于預防或是用于治療,,均應遵守鍛煉適量、措施嚴謹,、循序漸進的原則,,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達到最佳的目的,。
20,、老年人的運動量及運動方式?
可通過心率反映運動量,。一般情況下,,心率保持在170-年齡。適合老年人健身體育項目有太極,、氣功,、慢跑、快走,、騎車慢行,、游泳,、登山、老年健身操,、門球,、羽毛球、倒走等,。一天中進行健身鍛煉最佳時間:上午10時是一天中最佳的運動時機,,下午16-17時是減肥的最合適鍛煉時間。糖尿病人不宜空腹鍛煉,,還應特別注意腳的衛(wèi)生防護,,防止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同時應注重心理健康,,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