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峰最是風光好,,胸有高標奮登攀

【個人簡介】:王天宇,,男,漢族,,1991年9月生,,中共黨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油氣井工程專業(yè)2018級博士生,。曾獲2018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綠色礦山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2019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公派美國哈佛大學聯合培養(yǎng),。共發(fā)表學術論文22篇,其中,,以第一/二作者發(fā)表論文9篇,。
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完成了世界登山界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但因為缺少環(huán)繞山頂拍攝的影像資料,這一壯舉并不為國際所認可,。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挑戰(zhàn)世界之巔。呼嘯的狂風,,肆虐的雪崩,,并沒有嚇到中國登山隊的隊員們??朔刂乩щy后再次登頂,,向世界證明。險峰最是風光好,,胸有高標奮登攀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精神。我也一直受到這種精神的鼓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2015年我進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高壓水射流實驗室攻讀碩士學位,,至今已五年有余,我始終努力在科學研究中開拓進取,,堅持“盡力做到極致”的學術品格和精神氣度,。
進入實驗室之初,我也在學習和科研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坎坷,,找不到研究方向,、發(fā)現不了科研中存在的問題。隨后我主動與老師,,師兄探討交流,,并閱讀大量相關科研文獻,最終確定超臨界二氧化碳提高頁巖氣采收率的研究課題,。在田守嶒教授的指導下,,我的碩士學位論文圍繞著甲烷-二氧化碳-干酪根間的復雜吸附作用開展研究,克服了石墨烯平板模型難以準確描述頁巖復雜結構成分的不足,基于掃描電鏡重構了頁巖干酪根狹縫孔模型,,揭示了甲烷-二氧化碳-干酪根的相互作用機理,,為闡明真實儲層條件下二氧化碳提高頁巖氣采收率機理提供了理論依據。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成果引起國際同行專家關注,,被美國工程院Abbas Firoozabadi院士、Derek Elsworth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陶文銓院士,、清華大學姜培學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引用。以上科研成果都來源于我參與的科研項目,。作為學生骨干,,我參與了的自然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頁巖氣藏水平井完井與多級壓裂增產的基礎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頁巖油氣高效開發(fā)基礎理論研究”,讓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鍛煉,。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2018年,我繼續(xù)在高壓水射流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李根生院士,。李老師經常教育我們:個人的成長以及優(yōu)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集體,離不開團隊,。要在集體中團隊協作,,誠實奉獻,做老實人,。在李根生院士和黃中偉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團隊形成了團隊導師共同指導的科研機制,每周開展學術沙龍,,每月進行月度匯報,,每年進行年度總結,不定期開展小范圍技術研討會,。2019年上學期,,我作為實驗室助管負責實驗室學生的日常工作,這給我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和服務同學的機會,,也在集體中得到成長和鍛煉,。同時,在田守嶒教授的帶領下,,我和團隊一起通過掃描電鏡及原子力顯微鏡等微觀手段精確表征頁巖微納米尺度表面特性,,得到了頁巖各礦物成分的粘附力變化規(guī)律,為頁巖氣吸附運移規(guī)律提供了新的解釋思路,。該部分相關成果發(fā)表在Fuel上,,并分別以第二,、第三作者發(fā)表兩篇Langmuir內封面論文,這也是團隊合作的成果,。成果也得到了期刊審稿人的高度認可,審稿人認為:“論文的重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都位于投稿該期刊論文的前5%,?!边@令我備受鼓舞?;谶@部分研究成果,,我在斯倫貝謝道爾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學共同舉辦的“數字巖石及巖石物理研討會”上作了學術報告。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隨著科研一步一步取得的一些進展,,我也得到導師和學校的支持和鼓勵。2019年我順利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赴美國哈佛大學聯合培養(yǎng),。這是一次新的啟程,,懷揣理想,乘風破浪,,揚帆起航,。在哈佛大學聯合培養(yǎng)期間,我建立了頁巖微納米孔隙氣體流動模型,,描述頁巖氣復雜流動狀態(tài),,為頁巖氣井壓后產能預測提供關鍵參數。同時,,我積極參與微流控驅替可視化實驗,,希望通過共聚焦顯微鏡定量觀測剩余油聚集分布。我深深感受到了哈佛學子的活躍,、嚴謹和務實,,也將充分利用這次聯合培養(yǎng)的機會,學習他們科研方法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我的導師李根生院士經常說,,科學研究要重視基礎理論,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我也會繼續(xù)努力,積蓄力量,,厚積薄發(fā),。
還要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們擁有了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感激這個偉大的團隊,,給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臺;感謝李根生院士、田守嶒教授孜孜不倦的教誨,,讓我不忘初心,、矢志堅守。持續(xù)攀登科研高峰,,不負厚望,唯有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