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4日電
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胡錦濤
(2011年4月24日)
老師們,,同學們,,同志們,朋友們:
4月的北京,,春風送暖,。在這個美好的時節(ji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清華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參加慶?;顒拥暮韧饧钨e,,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全國高等學校的師生員工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100年前,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歷史背景下,,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建立了。那個時代,,外國列強的侵略欺凌,,封建統(tǒng)治的腐敗黑暗,使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熱的苦難,。中國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難中覺醒,、在壓迫下奮起,決心改變民族積貧積弱的命運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狀況,。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爆發(fā)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為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推動全民族更加自覺地走上了振興中華的奮斗歷程,。
90年前,在中國人民改變民族命運如火如荼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前仆后繼,、頑強拼搏,經過長期浴血奮戰(zhàn)和艱苦奮斗,,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行了改革開放,,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開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來,廣大清華師生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形成了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在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雋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華秉持科學救國理想,倡導“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一批學界泰斗在清華園里潛心治學,、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師薈萃、鴻儒輝映的盛況,,很快發(fā)展成為我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填補了我國現(xiàn)代科技的諸多空白??谷諔?zhàn)爭期間,,清華同北大、南開一道,,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共創(chuàng)了西南聯(lián)大的辦學成就。梁啟超,、馮友蘭,、陳岱孫、費孝通,、錢鐘書,、吳晗、曹禺,、季羨林等一大批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大師,,葉企孫、茅以升,、竺可楨,、華羅庚、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錢偉長等一大批我國自然科學學科和工程技術領域奠基人和開拓者,,還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都是清華人中的佼佼者。廣大清華師生始終滿懷強烈的愛國情懷,,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堅定走在“一二九”運動等愛國民主運動前列,奮勇參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爭,,涌現(xiàn)出聞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清華師生滿懷豪情投身祖國教育、科研,、建設事業(y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行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堅持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理念,重視因材施教,、實踐鍛煉,、能力培養(yǎng),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學,。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原子能,、無線電等一批國家急需的新技術專業(yè),積極參與“兩彈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密云水庫等重要設計,,成為我國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和發(fā)展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齡人在這一時期進入清華大學學習,清華園里蓬勃昂揚的青春理想,、嚴謹勤奮的治學氛圍,、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生動活潑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們,。當時,,蔣南翔校長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思想,劉仙洲,、梁思成、馬約翰,、張光斗等大家名師執(zhí)教講壇,、垂范學子的風采,令我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清華師生牢記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使命,,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一流大學,清華大學辦學總體實力大為增強,,人才培養(yǎng)質量,、學術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清華大學堅持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根本任務,,強化厚基礎、重實踐,、求創(chuàng)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養(yǎng)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廣大畢業(yè)生踴躍到國家重點行業(yè)和基層施展才干,。清華大學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需要開展科研,,取得高溫氣冷堆等一大批先進科技成果和優(yōu)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社會影響和國際聲譽不斷提升,,在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上邁出重大步伐,、取得顯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