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殘疾人勵志報告團走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發(fā)布時間:2025-03-26 | 來源:團委 | 作者:徐馳翀 李慧琳 | 瀏覽量:
3月20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舉辦“弘揚正能量,、奮進新征程”四川殘疾人勵志報告團中石大專場宣講活動。來自四川殘疾人勵志報告團的三位宣講嘉賓劉敏,、唐建,、博史尼撒為師生做專題宣講。
本次活動的報告團成員來自多個行業(yè),,他們雖因不同原因致殘,,但都身殘志堅,歷經挫折艱辛,,付出百倍努力,,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各自崗位發(fā)光發(fā)熱,、貢獻力量,。
劉敏是一名羌族女孩,是黨的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委宣講團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年分團成員,,她以“破繭·生長”為題作勵志宣講,。她講述了曾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致殘后一度陷入迷茫,,但最終重拾信心,努力學習,,獲得南京大學碩士學位,,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工作的故事。她先后獲評“最美大學生”,、四川省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40余項榮譽,。她認為人最重要的就是去經歷、去沉淀,、去蛻變,,真正的破繭不在于掙脫某個具體困境,而是獲得持續(xù)蛻變的元能力,。
唐建是一名快遞員,,是四川省人大代表,他兒時患小兒麻痹癥致殘,,經過努力考上大學,,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快遞小哥。他講述了自己從最開始送好每一票快件,,到如今用真摯服務打動無數顧客,,得到了社會認可,踐行“為愛包郵到家”理念的故事,。他還熱心公益,,為貧困山區(qū)孩子免費寄遞公益物資數十萬公斤,累計捐款30余萬元,。他被評為“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四川省助人為樂道德模范”,。他表示要用雙手創(chuàng)造價值,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大放異彩,。
博史尼撒是一名彝族小伙,,是四川殘疾人藝術團成員。他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講述自己殘疾后不斷突破自我的經歷,。上天奪走了他的雙眼,同時也賜予了他靈活的雙手,。他在失敗中嘗試,,在挫折中堅持,,通過手風琴藝術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他希望那些同他一樣身處黑暗的人在熱愛中汲取能量,勇敢地追逐夢想之光,。宣講最后,,他還為師生們帶來手風琴獨奏《我為祖國獻石油》,。
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深受震撼、收獲滿滿,。地球物理學院2023級本科生王燦表示:“從宣講嘉賓身上,,看到了一種永不服輸的倔強,我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別助殘志愿服務,,為這個群體送去更多的關懷和溫暖,。”經濟管理學院2024級本科生昌芷帆表示:“真正的強大并非無堅不摧的體魄,,而是無論遭遇何種磨難,,都能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希望,,勇敢地向著光明前行,。”
四川省駐京辦經濟協作處處長魏云,、四川省殘疾人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敏,、四川省駐京辦團委書記劉明川、校團委書記周學智以及師生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活動,。
(編輯 胡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