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團委、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先后舉辦人文講座
發(fā)布時間:2014-12-29 | 來源:團委、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 | 作者:卞博雅,、張月 | 瀏覽量:

近日,,石大團委、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先后舉辦人文講座,。
12月23日晚,石大第四期大咖微講“漢字的文化密碼”在三教108舉行?;顒友埖绞笕宋膶W院教師李瑾華作為主講人。李瑾華從漢字的起源,、發(fā)展,、現(xiàn)狀等多方面詳細講解了漢字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她引經據(jù)典,生動具體地展現(xiàn)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在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大家相互交流了對漢字文化的理解,體會“做一個有根的中國人”所包含的深刻意義,。最后,,曾獲北京市書法大賽特等獎、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張紫薇同學帶來現(xiàn)場揮毫并將書法作品贈予李瑾華,。
本次活動由共青團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委員會主辦,,校學生會實踐部、“中國夢”核心價值觀學習踐行團承辦,,圣龍國學社協(xié)辦,。
12月25日下午,石大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在三教106教室成功舉辦“由信及真,,從東西方三則小故事看信仰與真理的關系”主題人文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國政法大學教師錢雪松為大家講解“信仰與真理”的思想內涵。
錢雪松以一個關于羅素在1959年的千年寄語視頻開場,,引出本次講座的主題,,分別從求真、知善和致美三個方面展開講解,。在講座中,,錢雪松講述了三個東西方哲學小故事,并結合生活實際,,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們闡述了生活中的哲學思考,。錢雪松在抽象和具象層面上對“同途實際殊歸” 進行了分析,進而得出了“信仰的出發(fā)點是人類認識的有限性”的結論,,并提出“我們每個人都是少年派”,、“全球化時代的我們需要寬容和對話。”本次人文講座引發(fā)了學生對“真理與信仰”的思考,,使學生對哲學知識有了更多了解,,對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