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選擇吃苦磨練 回應祖國召喚
——走近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青年學子發(fā)布時間:2020-07-15 | 來源:宣傳部 | 瀏覽量:
他,,從城市來。十年寒窗,千軍萬馬走過高考獨木橋,,最終,選擇祖國邊疆,,作為人生的第一個起點,。
他,從鄉(xiāng)村來,??恐R改變命運,過關斬將走進象牙塔,,最終,,選擇艱苦的地方,重回原點,,正式出發(fā),。
有這樣一群畢業(yè)生、年輕人,,越是艱險越向前,,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恰是他們拼搏的陣地、揮汗的舞臺,。
他們,,用青春的豪邁與激情,回應祖國的召喚,。
畢業(yè)季,,記者走近他們,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脈搏,,找尋那個答案——他們的選擇因何無悔。
遠赴邊疆,,他們說——“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在城市求學,留在城市,,他們有可以相對舒適的人生,;遠赴邊疆,注定風吹雨打,,與艱苦為伴,。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資源勘探工程專業(yè)16級學生丁貴陽從一封信開始他的回溯。
7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畢業(yè)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yè)生提出殷切期望。這是對一代代學子接續(xù)奮斗的肯定,。今年,,丁貴陽加入這個接續(xù)奮斗的行列,他簽約了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為地質勘探崗的一名石油工人,。從此,《我為祖國獻石油》成為他和同事們的主題曲,。畢業(yè)前夕,,他和同學一起學習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1957年首屆鉆井專業(yè)畢業(yè)生奔赴克拉瑪依的勵志故事,他們覺得“有很多話想要和總書記匯報”,,于是,,胸中滿溢的文字傾瀉紙端,一封寫給人民領袖也是心目中學長、前輩的信就此成文,。
總書記的回信帶著關切和鼓勵突然而至,,令丁貴陽“精神為之一振”。
魏鵬飛也是信的執(zhí)筆人之一,。大三時,,魏鵬飛在西北油田生產(chǎn)實習,如今依然記得那里的標語“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和看到標語后“熱血沸騰”的感覺,。如今,,他即將奔赴位于新疆庫爾勒的中石化西北油田,在他的印象里,,新疆庫爾勒等于香甜的“梨子”,,未來,他將在這塊不熟悉的土地工作,,為祖國找能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山紅紅每年給新生上的第一堂思政課,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講學校的文化基因,,鼓勵他們傳承和弘揚石油大學精神,,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fā)展。學校的精神血脈里傳承著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文化基因里厚植著堅如磐石的報國使命,。
青春總是與激情、熱血相伴,。但是扎根基層卻并不是一時沖動,,更不是匹夫之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0屆畢業(yè)生張毅宣考取了四川廣安選調生,,畢業(yè)生楊金宇選擇了甘肅嘉峪關,,女生賈歡歡考取了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這些年輕人說,,這是他們的“使命”,,從大一的地質實習開始,“頭戴草帽笑滿面,,起錘敲定羅盤針”便在他們心中難以磨滅,。
張毅宣說,第一次實習條件艱苦,,他們心中落差很大,,難免有情緒。然而同樣的路,老地質學家卻如履平地,,還偶爾賞景做出點評,。漸漸地,“小地質人”被“老專家”折服,,心中擁有了無形的力量,。
站在畢業(yè)的十字路口,能夠為祖國的油氣勘探事業(yè)貢獻力量,,能夠在西部發(fā)光發(fā)熱,,是丁貴陽和魏鵬飛的初心。他們說,,這是他們的光榮和夢想,。正如地大同學百唱不厭的主題曲那樣——我為祖國獻石油,當接力棒交到90后手上,,他們用青春做出最好的抉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他們說——“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最難的是什么,?是扎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技哲學專業(yè)12級學生王云現(xiàn)在是新疆阿克蘇地區(qū)新和縣尤魯都斯巴格鎮(zhèn)黨委副書記,、宣傳干事,。2015年就業(yè)的她已經(jīng)在新疆成家立業(yè),孕育了寶寶,,用她的話說,,就是已經(jīng) “扎根”了。
她眼中的新疆,,老鄉(xiāng)熱情好客,,游客絡繹不絕,發(fā)展前景遠大,。她做了很多項目,,諸如“小城鎮(zhèn)建設”“棚戶區(qū)改造”等等,她用所學到的哲學原理應用到工作中,,當看到老鄉(xiāng)的家里“舊貌換新顏”,,心里說不出的高興?!拔一顚W活用了原理,,不是個只會讀書的‘秀才’,。我把先進經(jīng)驗介紹過來,改善了老鄉(xiāng)的生活,,這是最大的成就,。”王云說,。
她的孩子,,同當?shù)匦∨笥压餐砷L,這樣的民族感情“從小便拔節(jié)生長”,。
來到新疆工作的時候,,她并沒有想太多的大道理,只記得老師對她說:“服務基層,,光榮,。”
是的,,從入學開始,,光榮就融入他們課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老一代地大人還記得郝詒純等前輩的身影,,那時他們有“三光榮”的說法:以獻身地質事業(yè)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今天,他們有了新的“三光榮”:以投身西部為榮,、以服務基層為榮,、以成才創(chuàng)業(yè)為榮。
地質錘,、草帽,、放大鏡、羅盤,,這是地大學生的裝備,。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院副院長張靜帶著同學們?nèi)ヒ巴庾鳂I(yè)的時候,會先從標本開始講起,,啟發(fā)他們的興趣,,“這是頁巖”“這是石英”。之后會從國家戰(zhàn)略的角度告訴同學們,,他們的工作有多么不可或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如今,,魏鵬飛和丁貴陽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悟。“這條路不容易,,但選了,,我們就一定能走下去,走得好,!”魏鵬飛說,。
丁貴陽也早對勘探的“苦”和“難”做好了思想準備。在學校上野外勘探作業(yè)課時,,他們在新疆塔城西南的龍脊谷剖面實習,。那是他們第一年參加實習,對野外地質條件不了解加上天氣炎熱,、路途遙遠,,沒有經(jīng)驗的同學把水早早喝完,以至于后半段缺水出現(xiàn)中暑的情況,。后來,,大家在帶隊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不僅解決了問題,,更凝聚起了戰(zhàn)斗力,。之后的征程,大家有水一起喝,,干糧一起吃,,有一位同學膝蓋受傷了,大家互相攙扶一起走,。
魏鵬飛們,,只是一個縮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長張來斌告訴記者,,學校每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畢業(yè)生到石油石化行業(yè)就業(yè),,有15%的可分配畢業(yè)生到西部就業(yè),5年累計2000余名畢業(yè)生參與到祖國的西部開發(fā)與建設,。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地大黨委學工部老師于琦這樣形容這個行業(yè)的艱苦,,然而,,他們卻一代代這樣走來。于琦說,,對于地大來說,,樓蘭,、吐蕃、玉門關,,那些古詩里的地名就是他們的落腳點,。新疆、甘肅,、西藏,,最邊遠的地方,就是畢業(yè)生最聚集的地方,。
他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他們說——“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長出了潔白的絨球,。一陣陣風吹過,那可愛的絨球就變成了幾十個小降落傘,,在藍天白云下隨風飄蕩”
正如總書記在回信中談到的那樣,,他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
去邊遠地區(qū)就業(yè),,不只是地質勘探、石油專業(yè)學生的專利,。北京大學藥學院2020屆畢業(yè)生李茂參加了甘肅省選調生工作,,即將前往甘肅鄉(xiāng)村,。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20屆食品學院本科生張蕓丹,,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即將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墨玉縣擔任辦事員,。在和記者的交談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小學課本上的一篇課文《蒲公英》:“風來了,蒲公英的種子努力飛翔,,去得更高,、飛得更遠?!?/span>
華北電力大學智能電網(wǎng)信息工程專業(yè)13級學生任福,,目前在國家電網(wǎng)甘肅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工作,全省750千伏以上的變電站和換流站都是他的工作范圍,。他最常去的地方是甘南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河西堡,、張掖,、酒泉,。
3年前,他憑著一腔熱血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來到這里,,當真正步入工作崗位,,才發(fā)現(xiàn)之前對扎根基層將會面臨的困難,認識不足,?!氨热纾瑒倕⒓庸ぷ?,在輸電崗位上,,具體的工作就是爬塔走線消缺,完全是體力活,,而巡視工作也要翻山越嶺,,有時候還會遇到狼、蛇蟲,、荒漠戈壁等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曾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但既然選擇了扎根基層,,為實現(xiàn)自己當初的理想,,沒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積極樂觀,、踏實工作是我克服這種落差的法寶,。”任福說,。
困難越多,,果實越甜。他第一次走330千伏的“四分裂”導線,,第一次爬上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吉泉線的鐵塔,,第一次參加±800千伏換流站的年度檢修工作……“這一次次難忘的工作經(jīng)歷,特別是辛苦勞累之后的充實滿足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驕傲自豪,,讓我堅信當初選擇的正確性,,這是支撐著我繼續(xù)努力前進下去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比胃Uf,。
結束采訪時,記者問到這群勇敢追夢的90后學子,,想要給學弟學妹們說些什么,。他們都談到了一個詞:“珍惜”,。“或許你們現(xiàn)在可能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情入學,,有新奇,、有激動,或許也會有失望,、落寞,,但不論怎樣,請好好珍惜你們的大學時光,。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時間自然會給你最好的答案,?!比胃Uf。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個體的選擇,映照著群體的堅守,,時代的方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馬俊杰說,課程思政融入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校深化就業(yè)理念教育,,對接國家戰(zhàn)略需求,引導畢業(yè)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堅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路徑,持續(xù)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鼓勵畢業(yè)生到西部,、到基層、到重點領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風雪問前路,金戈鐵馬行,。這是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青春學子的堅定回答。
詳情見鏈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7/14/nw.D110000gmrb_20200714_1-01.htm
(編輯 劉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