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晚報客戶端:94歲教授連續(xù)15年回校講座:只要走得動就要一直上講臺
發(fā)布時間:2024-07-29 |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晚報客戶端 | 瀏覽量:
電腦、放大鏡,、手寫板,,這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退休教師方華燦備課的“老三樣”。今年94歲的他,,每年堅持回校為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開設公益講座,,15年來從未間斷。最近,他正在為新學期的講座備課,,主題是“渤海油氣田開發(fā)裝備的新進展”。
方華燦家中一間不大的書房,,就是他的工作間,。書桌上的筆記本寫滿了字,字跡工整而緊湊——為了緊跟行業(yè)變化,,方華燦反復查閱新進展,、新素材,已經(jīng)總結出了一份300多頁的手寫講稿,。“把這300多頁濃縮進50多頁的課件里,是近來每天都要做的事,。”方華燦把備課和授課比作“一桶水”和“一瓶水”的關系,堅持將重點和精華部分講給學生聽,。
房間里沒有空調(diào),,只有一臺風扇不停發(fā)出“嗡嗡”聲。盡管如此,,方華燦仍十分專注:先把講稿里重點標注的內(nèi)容通過手寫板輸入進幻燈片,,再舉起放大鏡,貼著屏幕檢查錯字和排版,,結合內(nèi)容插入幾張?zhí)崆皽蕚浜玫膱D片,。一張排版簡單的圖文幻燈片,方華燦反復校對檢查,,往往要花費將近一小時才能完成,。每次講座,方華燦都要提前準備數(shù)月,,但他不著急,,一邊給自己補課,一邊認真?zhèn)湔n,,只為下一次能和師生分享最前沿,、生動的知識。
方華燦說,,從80歲起,,15年來堅持回校為師生作講座,源于熱愛,。1952年,,方華燦大學畢業(yè)后來到清華大學石油系當老師,第二年轉入新建立的北京石油學院(中石大前身),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講臺,。期間,,他為掌握海洋石油工程最新進展下油田,也為學生能用上好教材堅持編刻油印活頁講義,。方華燦編寫出版了《海洋石油鉆采裝備與結構》教科書,,建立國內(nèi)高校第一個海洋石油鉆采設備研究室,招收了國內(nèi)第一批海洋石油裝備研究生,,為海洋石油行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批創(chuàng)新型人才,。
如今,方華燦仍保持著一個備課習慣:對著墻壁反復默講,,熟練后再上講臺,,“我管這個叫‘面壁’,記性不好就反復練習,,所以我從不在講臺上念講稿,。”這也是他想向青年教師傳達的教育家精神,?!拔椰F(xiàn)在還能給學生講課,很幸福,?!彼钋榈卣f,舍不得教育事業(yè),,舍不得學生和海洋石油工程專業(yè),。只要還走得動,就要一直站上講臺,。
詳情見鏈接:
北京日報客戶端: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6a73990e4b07fbcccae1ad0.html
北京晚報客戶端:
https://news.bjd.com.cn/2024/07/29/10849642.shtml
(編輯 劉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