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10位一線教師分享180萬“卓越教學獎”
四川大學10位一線教師分享180萬元“卓越教學獎”——
學校需要一批老師“愛上課堂”
獎項的設立體現了大學自身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就是要讓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的卓越教師蜚聲校園,,成為最受尊重的人。這傳遞了一個信息:大學講臺是神圣的,。
一次普通的年度本科教學工作會,,因為數額巨大的頒獎而備受關注。3月31日,,四川大學召開全校本科教學工作會,,并頒發(fā)首屆“卓越教學獎”,謝謙等10位教師分獲一,、二,、三等獎,并分享180萬元獎金,;而金額達100萬元的特等獎則空缺,。
曾飽受爭議的“卓越教學獎”
去年12月,四川大學宣布設立“卓越教學獎”,,表彰師德高尚,、教學卓越、學術杰出的一線教師,。特等獎,、一、二,、三等獎的金額分別達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10萬元,。
消息甫出,便因獎金金額巨大備受師生和社會關注,。有人質疑:評判教學好壞的標準是什么,?難道獲獎和未獲獎教師之間的差距真有100萬元、50萬元,?
川大一些教師也通過網絡表達了反對意見,。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謝謙曾表示,,此舉不僅不能起到積極作用,反而可能事與愿違,。他甚至呼吁:“為了本科教學回歸教書育人的本位,為了教書育人者的尊嚴,,堅決抵制這個荒唐無稽游戲獎,!”
在經過多輪投票、評審,、公示等環(huán)節(jié)后,,“卓越教學獎”按計劃評選出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高調反對的謝謙獲評一等獎,。對此,謝謙表示,,此前反對是因為存在兩個誤解,。一是以為此獎的設立是學校針對周鼎老師《自白書》事件做的危機公關。另一個誤解是,,以為獎金來自學校財政,。他認為如果學校拿出幾百萬元來獎勵幾個教師,“三千寵愛于一身”,,不公平,,因此拒絕了教務處的推薦。
不過,,經過與學校溝通,,謝謙了解了事情的實情。“這個獎早在學�,;I劃之內,,是每年一評的常設獎,且獎金來源于校友和企業(yè)捐助,,專門用于獎勵本科教學一線教師,。”謝謙告訴記者,這是一件大好事,,自己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沒有任何理由加以‘抵制’”。
“重獎鼓勵老師花時間花精力花愛心在學生身上”
記者從川大本科教學工作會上獲悉,,近年來該校高度重視教學工作和教育質量提升,,先后設立了“本科教學優(yōu)秀獎”、“教學名師獎”,、“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獎”等21種獎項,。
既然已經有這么多獎項,,為何還要再設“卓越教學獎”?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會上作了說明。
謝和平說,,現在學校對教師教學方面的各種表彰很多,,但是獎勵很少。“幾年前我就一直想,,川大要有一個大獎,,膽子大一點,一次獎50萬,、100萬,,有什么關系?搞好教學不容易,,因為它很具體,、很細節(jié),但又出不了驚天動地的,、標志性的突破,。”謝和平說,學校需要一大批把心放在學生身上,、把愛體現在教學課堂上的老師,。
兩年前,這個愿望實現了,。有川大校友的企業(yè)表示愿意每年出資300萬元,,支持母校獎勵一線教師。2014年5月,,四川大學校務會決定,,設立“卓越教學獎”。
“這個重獎,,體現的是一種引導,、一種激勵,鼓勵教師花時間,、花精力,、花愛心在學生身上。”謝和平說,,為了保證這個獎的公正,,學校所有中層以上干部一律不參評。
獲得一等獎的謝謙是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他堅持給本科生開設“中華文化”課,還在個人博客,、微博上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自己的人生故事為學生答疑解惑,在學生中贏得了很高的人氣,。
“教學必須有科研的支撐,,學術應該與人生打成一片。”謝謙在分享獲獎感言時表示,,自己年近六旬獲此大獎,既感榮幸,,更誠惶誠恐,,“希望今后有更多優(yōu)秀的中青年教師獲得這項大獎。”
作為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華西口腔醫(yī)學院副教授李曉箐剛聽到“卓越教學獎”時,,感覺“這個獎太高了,有點高不可攀”,,不敢相信學校這么大力度獎勵教學,。沒想到在全校師生的投票支持下,她獲得了三等獎,。
“卓越教學獎”評委會委員,、川大本科教學管理督導委員會代表王庭科教授認為,獎項的設立體現了大學自身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就是要讓長期在一線從事教學的卓越教師蜚聲校園,,成為最受尊重的人。這傳遞了一個信息:大學講臺是神圣的,。
重視一線教學,,除了重獎還有什么?
針對研究型大學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早在2011年四川大學就明確提出“教師是第一身份”的評價導向,出臺舉措激勵教師專注教育教學,。
“2014年,,我校教授獨立開課比例達到了89.2%,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也有機會領略到大師級教授的風采,。”川大副校長步宏在總結2014年本科教學工作時說,。川大要求,全體教授必須為本科生上課,。“千人計劃”,、外籍院士,、“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引進時,簽訂合同中的第一條,,就是要為本科生開課,。學校還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納入對各學院的年度考核指標。
四川大學還為潛心教學的教師開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2012年率先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大學外語、大學數學的公共基礎課教師開通綠色通道,,目前已有5位教師晉升為教學型副教授,。2014年,學校將政策范圍擴大到全校公共基礎課,,讓20個學院的84門公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受益,。
步宏介紹,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四川大學2011年成立了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先后聘請86名來自各學科的師德高尚、學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專家學者擔任教學導師,;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培訓活動,搭建跨學科交流,、合作平臺,,全面提升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今年,,四川大學將在此基礎上推出教師“雙證制”。新進校的青年教師,,除了取得教師資格證,,還需要經過川大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的培訓,取得教學能力培訓合格證,,才有資格上崗,。
“川大講臺、課堂是很神圣的,。四川大學將通過改革,,逐步培養(yǎng)教師對講臺的榮譽感和敬畏感。”謝和平說,。(記者劉磊 倪秀 通訊員 王彥東)
編輯:張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