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高校機關工會工作
[ 來源:機關工會  作者:侯慧珍  發(fā)布日期:2008-07-09  ]

一.正確定位機關工會,確定基本工作思路

1.凸現(xiàn)服務職能,提高服務質量

工會是職工群眾的自愿加入的組織,,高校工會為教職工群眾服務是由工會組織性質,、歷史地位等所決定的。教職工群眾參加工會的基本目的是通過工會更好實現(xiàn)自己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需求,維護自身的基本權益,。而工會的主要責任是為參加自己組織的教職工服務,維護教職工的具體利益,。因此,,作為工會理所應當把工作出發(fā)點定位在為教職工群眾服務上。在服務的過程中,,機關工會需要樹立服務理念,,突出服務職能,從服務的基點出發(fā)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機關職工的根本利益和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

工會工作無論從履行各項職能而言,,還是就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來說,,歸根結底都是一種服務。服務貫穿和滲透于工會工作的各方面,,是新世紀,、新階段高校工會工作的出發(fā)點和基本定位,只有從此出發(fā),,才能找到高校工會工作的新思路和切入點,,開創(chuàng)工會工作的新局面。

2.機關工會與機關各部處利益的一致性

機關工會與機關各部處的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的利害沖突,主要目的是一致的——發(fā)展,。由于利益的一致性,,機關工會和各部門的關系是支持和配合的關系,把這一關系明確之后,在具體工作中,,機關各部處應尊重機關工會的地位,,支持機關工會按照自己的章程獨立地開展工作;機關工會也應尊重機關各部處的決策指揮,,服務于學校的全局工作,。

3.機關工會與機關職工利益的一致性

新工會法對工會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確的表述:“工會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廣大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支柱,,也是職工在實踐中學習管理的學校,。”在高校,,機關工會同樣起著黨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因此,機關工會與機關職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爭取更大的利益,,為學校發(fā)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二.加強機關工會干部培訓,,提升工會整體工作水平

工會是群眾性組織,,它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工作需要廣泛的群眾基礎來支撐,也需要一批積極主動,、熱愛工會工作的干部來開展工作,。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工會干部隊伍是做好工會工作的關鍵。

1.建立考核制度,,提高工會干部積極性

如今,,各個部門都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度,以此考查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和業(yè)績,。這讓各部門工作有了目標和方向,。幾年來的實踐表明,工會工作中也需要引入這個辦法,。

機關工會作為一個基層工會,,在落實校工會的工作要求,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的同時,,也要建立考核制度,。每年年初圍繞學校全局工作制定目標,嚴要求,,細管理,,到年終實行考核,獎懲兌現(xiàn),,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推動工會工作的開展,更好地發(fā)揮工會的作用,。

2.采取項目主辦制,,最大程度開發(fā)職工特長

機關中“人”與“工作”的匹配方式一般是以“人”為中心配置“工作”。但在機關工會工作中,,由于專兼職人員較少等原因,,需要采取以“工作”為中心配置“人”的模式。由于工作性質與技術難度的差異,,某項工作只能由特定的專業(yè)工作人員來承擔,,與工作人員職務層次高低沒有必然關系,只與工作人員專業(yè)能力與管理能力有必然關系,。這種分配模式有利于發(fā)揮年輕人的作用,,有利于充分開發(fā)專業(yè)人士的能力。如果一件工作的外部邊界比較清晰,,且對同一件工作再做橫向與縱向分工,,將會使工作支離破碎,本來簡單的事情會更復雜化,,就不如把工作作為單獨項目交給最適合承擔這項工作的職工承擔,。機關與該職工在項目期間形成某種約定,明確機關關于項目工作的具體內容與時間要求,,項目完成時的績效基線,,機關保證項目主辦人的基本工作條件等。

確保項目主辦人的責,、權,、利。項目完成后,,機關在檔案中記錄項目主辦人的工作表現(xiàn)與績效表現(xiàn),,項目主辦人與機關之間不再具有約定的責權利關系,項目主辦制利于打破按職務層次分配工作機會的科層制弊端,,利于實現(xiàn)工作要求與工作機會之間的良性匹配,,利于考察比較發(fā)現(xiàn)組織成員的能力水平與能力特長,利于使組織成員演變?yōu)檎嬲暮献鲌F隊,。

3.建立培訓制度,,提高工會工作效率

機關工會的干部有:工會主席、副主席,、各委員,、各培訓班教練、各業(yè)余愛好隊隊

版權所有: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會辦公室 留言信箱:xgh@cup.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