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地球科學學院2021年暑期社會實踐結題答辯會在地質樓1104會議室舉行,,輔導員朱銳主持本次答辯,。答辯會通過了20支社會實踐團隊的結題答辯并評選出地球科學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3支、二等獎3支,、三等獎5支,。
地球科學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畢業(yè)生重要回信精神的指示,,為豐富學生思政教育實踐內容,,引導和幫助地學院學子走出校門,在觀察實踐中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實際行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開展以“大地之光”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工作,。按照上級團委有關要求,院團委引領廣大青年學生關注社會現象和問題,,關注中國變化,、講述中國故事、感悟中國魅力,,積極助力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形勢下的國家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脫貧攻堅中作貢獻、長才干,,在紅色教育中受教育,、守初心,在環(huán)保衛(wèi)生建設中廣宣傳,、勇建言,,切實增強了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志愿冬奧中,,服務冬奧,,慶祝建黨百年。
學院組織社會實踐團隊在暑期開展了形式豐富,、內容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圓夢”(助力脫貧攻堅)、“初心”(探尋紅色足跡),、“溯源”(守護綠水青山),、“豐碑”(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四大IP,涉及方向涵蓋了“重溫黨的百年征程”,、“青春奮進十四五”,、“冬奧推廣行動”、“保護綠水青山”,、“傳遞關愛暑期支教”等多個主題,,進一步增加了學院社會實踐的豐富性和時代性。
在實踐過程中,,學院各實踐團隊采取“線上組織、屬地實踐,、遠程協(xié)同”的形式,,以點帶線、連線成面,、聚面成體,,實踐團隊足跡踏遍全國各地,。“心系鄉(xiāng)間花朵,,筑夢紅色未來”支教團利用假期對接云南省彝良縣,、瀾滄縣教育局,為該縣偏遠地區(qū)的三至九年級學生進行線上學業(yè)輔導,,開展了40天的支教教學活動,,共招募支教教師105名,接收學生8442人,,授課時長3000小時,。“大地之光——重溫紅色記憶,,助力’隰’有好梨”實踐團結合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主攻玉露香,率先達小康”的奮斗目標,,致力于打造“中國玉露香梨第一縣”,,用“一顆梨”托起八萬農民的小康夢,立足山西隰縣,,追尋紅色足跡,,進一步了解隰縣發(fā)展現狀,助力以玉露香梨為主的農產品推廣,,為紅色文化的傳播和助農脫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地之光——重溫紅色百年征程”“大地豐碑”等10支重溫黨的百年征程類實踐團通過在新疆,、湖北,、河南等18省34縣走訪調研,通過新媒體形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講述中國故事,,引導青年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砥礪愛國精神?!啊,!糜心恪o碧海藍天”實踐團,依托地球科學學院蒲公英青協(xié)團隊9年來積累的豐富的經驗與知識以及優(yōu)秀的環(huán)保志愿項目,,對渤海興城海域進行了水質檢測,,并撰寫了一份水質檢測報告,,開展了系列海洋生物多樣性科普活動,共制作5份海洋生物圖鑒,。
各實踐團在答辯中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實的實踐成果,。經過認真評選和討論,資源19級學生王冰帶領的“心系鄉(xiāng)間花朵,,筑夢紅色未來”社會實踐團,、資源19級學生高藝珊帶領的“大地之光——重溫紅色記憶,助力‘隰’有好梨”社會實踐團以及資源19級學生孫家軒帶領的“大地豐碑”實踐團獲得地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資源19級學生閆璟馳,、單予涵以及資源20級史澤輝帶領的實踐團獲得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資源18級劉文喆,,資源19級管照杰,、金一鳴、李星宇以及資源20級李維芬?guī)ьI的社會實踐團隊獲得暑期社會實踐優(yōu)秀團隊三等獎,。具體答辯結果如下:

恰逢建黨百年之際,,地球科學學院在“三全育人”試點建設的背景下,通過全方位,、立體化實踐培養(yǎng)體系,,以社會實踐為紐帶,結合《地球科學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護照》打卡模式的創(chuàng)生,,切實開展各類培訓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實踐氛圍,培養(yǎng)同學們通過社會實踐認識社會,、提升能力,,做到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