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及時了解沉積學科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和熱點,,豐富學科前沿教學內容,,地球科學學院劉洛夫教授,、朱筱敏教授,、侯加根教授,、王貴文教授,、鮮本忠副教授,、岳大力副教授和董艷蕾老師及11名博士研究生參加了2014年8月18-22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9屆國際沉積學大會,。國際沉積學大會是國際沉積學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會議,,由國際沉積學家協(xié)會(IAS)主辦,,每4年召開一次大會;此外,,期間每年召開一次年會,。本次會議由日內瓦大學承辦,來自56個國家970余名代表參加了該會,;發(fā)表會議論文共832篇,,其中口頭發(fā)言442篇,展板發(fā)言390篇,。中國內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國石油等企業(yè)研究院參會代表251人,共發(fā)表會議論文225篇,,占總論文的27%,。
大會設10個主題(Theme,簡稱T):T1-陸相沉積環(huán)境,,T2-海相與海岸沉積環(huán)境,,T3-沉積作用過程,T4-盆地分析,,T5-成巖作用,,T6-應用與資源沉積學,,T7-基于模擬的預測性、可視化沉積過程和沉積體系,,8-火山沉積學,,T9-深時氣候和地球表面環(huán)境,T10-沉積有機質,。
從會議論文數(shù)量統(tǒng)計結果可知國外沉積學者的論文主要集中在重力流與事件沉積學,、碳酸鹽巖沉積學、全球變化沉積學,、盆地分析和陸相環(huán)境研究領域,。中國沉積學者的論文主要集中在資源沉積學、盆地分析,、成巖作用,、重力流與事件沉積學和陸相沉積環(huán)境研究領域??傮w上看,,資源沉積學、重力流與事件沉積學,、碳酸鹽巖沉積學,、全球變化沉積學和盆地分析的論文數(shù)量排在11個主題中的前5位。通過對本次會議接收論文(包括Oral和Poster)的統(tǒng)計和對第18屆國際沉積學大會資料的調研和相關統(tǒng)計分析結果的綜合分析,,指出當前國際沉積學研究的熱點包括:(1)全球(氣候)變化沉積學記錄,、(2)深水沉積與事件沉積、(3)陸相沉積環(huán)境和(4)泥頁巖沉積動力學與非常規(guī)油氣儲層,。
本屆大會上頒發(fā)了每4年一次的Sorby獎,、Walther獎和青年科學家獎,Noel P. James,、Thierry Mulder和Michael Strasser分別獲此殊榮,。此外,會議邀請了4位著名沉積學家做了4個大會報告,。其中,,來自西班牙Granada大學的Carlota Escutia教授介紹了“海洋鉆探與冰席記錄”,來自美國加州大學(Davis)的Isabel Montanez教授做了題為“地球深時與未來氣候”的報告,,來自美國Utah大學的Marjorie Chan教授介紹了其在“地球到火星沉積學(沙丘,、變形與成巖)”方面的研究成果,來自法國航天研究中心的Anny Cazenave教授報道了“海平面變化的過去,、現(xiàn)今和未來”,。會議最后宣布了第20屆國際沉積學大會將于2018年8月13日-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而第31屆沉積學年會將于2015年6月22-25日在波蘭Cracow市舉行,。
我院師生26人在本屆沉積學大會上發(fā)表了論文,,交流了我校沉積學科在深水沉積,、淺水三角洲、碳酸鹽臺地和巖溶儲層,、儲層巖石物理,、地震沉積學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與會相關專家的關注,。師生了解了國際沉積學最新研究進展和研究熱點,,也為《沉積巖石學》中學科前沿方面的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有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