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傳慶,,男,,1981年9月生,,山東曲阜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地熱能研究院副院長,,清潔地質能源與油氣伴生戰(zhàn)略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99-2003年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習,,獲地質學學士學位;2003-2005年在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工作,,任助理工程師,;2005-2010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學習,獲構造地質學博士學位,;2010-2012年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研究所進行博士后研究,,任助理研究員;2012年6月起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任教,,期間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地理與地球科學學院訪學,。主要從事地熱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和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3項,、企業(yè)委托橫向課題30余項,,發(fā)表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SCI檢索論文30余篇。
通訊地址:北京市昌平區(qū)府學路18號地球科學學院,,郵編102249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1.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普通地質學》《地熱資源勘查》
研究生課程:《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地熱學基礎》
2.研究方向
[1] 盆地地溫場及構造熱演化
[2] 地熱聚集機制與資源評價
[3] 輸導體系評價與油氣成藏
[4] 人工智能在地熱學中應用
3.科研項目
[1] 2021.12-2026.11,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子課題:中國東部高溫地熱聚集模式,主持
[2] 2022.01-2025.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渤海灣盆地挽近時期構造-熱演化與有效熱源機制,,主持
[3] 2018.07-2021.06,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子課題:地熱資源聚斂機制研究,,主持
[4] 2018.01-2021.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四川盆地及周緣地區(qū)盆-山系統(tǒng)熱體制耦合研究,主持
[5] 2017.01-2020.12,,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盆地深層-超深層地熱學條件及油氣源形成過程,,主持
[6] 2024.12-2025.12,魯西南山前巖溶熱儲多尺度復雜空間地熱水流動,、傳熱機制與開發(fā)技術政策研究,,主持
[7] 2023.11-2024.12,,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公司:黃河幾字彎地區(qū)地熱資源分布規(guī)律及成因模式研究,主持
[8] 2023.10-2024.12,,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埕島-墾東構造帶中生界輸導體系研究,,主持
[9] 2021.03-2021.12,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石油河間,、霸縣地熱開發(fā)區(qū)塊地熱系統(tǒng)模型及優(yōu)化開發(fā)方案,,主持
[10] 2018.01-2018.12,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征沙村-永進地區(qū)斷壓耦合輸導及控藏作用,,主持
4.科研論文
[1] Chuanqing Zhu *, Chi Chen, Xiaoxue Ji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23, 44, 24, https://doi.org/10.1007/s10765-022-03132-8.
[2] Chuanqing Zhu *, Nansheng Qiu, Tiange Chen, et al. Thermal lithospheric thickness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22, 96, 1323-1330.
[3] Chuanqing Zhu *, Nansheng Qiu, Yifeng Liu, et al. Constraining the denudation process in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using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Geological Journal, 2019, 54, 426-437.
[4] Chuanqing Zhu *, Shujiang Yang, Huixia Zhao,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Fisher optimal segmentation method in MT interpretation: A case study from Qiangtang Basin, Qinghai -Tibet Platea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 2019, 24, 19-26.
[5] Chuanqing Zhu *, Ming Xu, Nansheng Qiu, et al. Heat produc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 Geochemical Journal, 2018, 52, 401-413.
[6] Chuanqing Zhu *, Shengbiao Hu, Nansheng Qiu, et al. Geothermal constraints on Emeishan mantle plume magmatism: paleo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8, 107, 71-88.
[7] Chuanqing Zhu *, Ming Xu, Nansheng Qiu, et al. Comparison of γ-ray spectrometry and ICP-MS methods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e heat-producing elements of rocks: A case study on borehole samples from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7, 314, 1527–1537.
[8] Chuanqing Zhu*, Nansheng Qiu, Huanyu Cao, et al. Paleogeothermal reconstruction and thermal evolution modeling of source rocks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7, 796–806.
[9] Chuanqing Zhu *, Shengbiao Hu, Nansheng Qiu, et al.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Evidence from deep borehole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6, 59, 70-82.
[10] Chuanqing Zhu *, Ming Xu, Yusong Yuan, et al. Palaeogeothermal response and record of the effusing of Emeishan basalt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949-956.
5.科研獎勵
[1] 2024年07月,,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發(fā)明創(chuàng)業(yè)獎一等獎(成果獎)[排名2]
[2] 2023年10月,北京市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2]
[3] 2021年12月,,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能源青年學者論壇優(yōu)秀報告[排名1]
[4] 2020年12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5]
[5] 2015年10月,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陳宗器優(yōu)秀地球物理論文獎[排名2]
[6] 2009年10月,,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5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獎[排名1]
6.教學榮譽
[1] 2024年07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級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團隊[排名3]
[2] 2024年06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22-2024年度優(yōu)秀教師
[3] 2024年03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9]
[4] 2023年12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技創(chuàng)新優(yōu)秀指導教師
[5] 2022年11月,北京市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
[6] 2022年07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本科論文指導教師
[7] 2022年06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8] 2021年12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實踐指導教師
[9] 2021年08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2]
[10] 2021年07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11] 2020年07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12] 2020年06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2020年度優(yōu)秀教師
[13] 2019年12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實習指導教師
7.公共服務
[1] 2022年10月,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全國科普日活動”優(yōu)秀志愿者
[2] 2021年11月,,實驗室獲批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第四批“多學科聯(lián)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驗室”
[3] 2021年10月,,北京市科協(xié)“首都科普星辰行動”科學傳播專業(yè)人才培育項目
[4] 2020年09月,北京市教工委“雙百行動計劃”2019年優(yōu)秀教師團隊項目
[5] 2023年08月,,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北京賽區(qū)三等獎[指導教師]
[6] 2024年08月,,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2024)北京賽區(qū)三等獎[指導教師]
8.學術任職
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熱委員會委員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委員會委員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低碳能源巖石力學與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北京能源與環(huán)境學會京津冀專家委員會委員
《Petroleum Science》《地球環(huán)境學報》《中國地質》青年編委、《石油科學通報》執(zhí)行編委
國際地熱協(xié)會(International Geothermal Association,,IGA)會員,、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 IAH)會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
9.實驗平臺和學生培養(yǎng)
負責地熱地質學實驗平臺(包括巖石熱物性測試系統(tǒng),、流體同位素分析儀,、流體離子色譜儀和地下水示蹤儀等實驗設備以及COMSOL,、FEFLOW等數(shù)值模擬軟件),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huán)境,,同時對外提供巖石熱物性,、流體地球化學等方面的實驗測試服務。招收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質工程,、人工智能方向的碩、博士研究生,,在課題研究范圍內鼓勵研究生自主創(chuàng)新,,支持參加國內外交流和發(fā)表學術文章。培養(yǎng)學生多數(shù)在校期間發(fā)表SCI,、EI檢索論文,,2人獲得國際熱流委員會(International Heat Flow Commission,IHFC)heatflow.fellowships獎學金(每輪次全球僅資助3-5人),,10余人次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和學校優(yōu)秀學位論文、優(yōu)秀畢業(yè)生,、院長獎提名獎等獎勵,。畢業(yè)生在石油、新能源,、地質調查等企事業(yè)單位和騰訊,、小米等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就業(yè),應屆生就業(yè)率100%,。歡迎對研究方向感興趣的考生聯(lián)系報考或保送,同時歡迎高年級本科生聯(lián)系科技創(chuàng)新和畢業(y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