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賓,男,,1966年11月出生,漢族,,河南鄲城人,博士,、教授,,1993年4月參加工作。1986年9月-1900年7月在華東石油學院勘探系讀本科,,1990年9月-1993年3月在石油大學(華東)讀碩士,,2011年獲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yè)博士學位,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做訪問學者,。1993年4月起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作,2016年8月到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工作,,任石油學院院長,。是北京市精品課程《造巖礦物學》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是國家網(wǎng)絡精品課程《石油地質基礎》主講教師,,是國家精品課程《沉積巖石學》主要成員,,負責主講碩士生《油區(qū)巖相古地理》和博士生《野外地質考察研討課》課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礦物巖石學教學團隊負責人,。曾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員、校級教學名師,、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稱號,。
科學研究方面,主要從事沉積學(含油區(qū)巖相古地理學),、儲層地質學,、層序地層學和油氣地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渤海灣盆地,、松遼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吐哈盆地、楚雄盆地等參加和主持40余項科研課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多項,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50余名,,協(xié)助培養(yǎng)博士生3名,,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沉積儲層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在現(xiàn)代河流沉積研究,、含油氣盆地儲層沉積學研究,、特殊儲層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穩(wěn)定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在國內外著名刊物《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地質學報》,、《石油勘探與開發(fā)》、《地學前緣》,、《沉積學報》,、《petroleum science》等學術期刊共發(fā)表論文70余篇,參加的省部級項目《遼河西部凹陷深化勘探理論與實踐》獲教育部優(yōu)秀科技成果二等獎,,參加的中石油重點攻關項目柴達木盆地油氣地質基礎研究及資源評價獲教育部優(yōu)秀科技成果二等獎,。獲使用新型專利2項。
教學研究方面,,主要從事石油地質教育和教學方面的研究,,承擔國家級教學教育質量工程項目6項,省部級教育教學質量工程項目3項,,承擔校級教學改革項目7項,,發(fā)表教學改革論文13篇,主編和參編教材4部,,獲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郵箱:[email protected]辦公電話0990-6633501
1、承擔或完成的部分科研項目
(1)龍馬溪組頁巖氣高產儲層微觀特征及評價技術應用,,“十三五”國家重大專項,,2017-2020
(2)輝綠巖熱液作用對圍巖儲層影響的機理研究,2012-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歡喜嶺地區(qū)古近系沉積微相研究及有利目標預測,,遼河油田研究院,2012年
(4)蘇里格氣田蘇東41-33區(qū)塊儲層地質綜合研究,,2011-2012,,長慶油田
(5)開江-梁平地區(qū)飛仙關組地震-地質解釋與成藏條件評價,2012-2013 ,勘探院廊坊分院
(6)龍崗東龍會場~雙家壩區(qū)塊長興組氣藏開發(fā)目標評價研究 2013年9月-2016年12月,,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
(7)鄂西渝東區(qū)志留系砂巖儲層特征研究,,2014-2015,江漢油田研究院
(8)崗西三維地震資料處理,,2014-2015,,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湛江分公司
(9)蘇丹Bamboo油田辨狀河儲層隔夾層表征及建模研究,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2014-2015
(10)東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組沉積儲層研究,,中石油遼河油田,2013-2014
(11)建南地區(qū)須家河組沉積相與儲層研究,,江漢油田研究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2、獲得的主要成果獎勵
(1)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15
(2)滿足行業(yè)需求,,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多目標石油主干專業(yè)人才,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3)2012年
(3)共享優(yōu)質資源,,建設《沉積巖石學》國家精品課程,,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6)2012年
(4)《石油地質基礎》全國微課比賽二等獎(排名1)2015年
(5)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沉積儲層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中國石油和化工工業(yè)聯(lián)合會科學技術獎(排名10)2014
(6)遼河探區(qū)西部凹陷深化勘探理論與實踐,, 教育部二等獎(排名7)2010年
(7)柴達木盆地油氣地質基礎研究及資源評價,,教育部二等獎,(排名18)
(8)柴達木盆地地層沉積儲層研究,,北京市三等獎,,(排名2,)
(9)2012年,地質工程專業(yè)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及創(chuàng)新改革實踐.石油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1)
3、發(fā)表的主要論文
(1)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Factors for Compact Silurian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Sichuan Basin, Western Hubei, and Eastern Chongqing Areas(SCI)2017,,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17:1-11
(2) Rare earth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iferous Huanglong Formation dolomites in 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origins of dolomitizing and diagenetic fluids(SCI). 2017,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81:33-48
(3)Dolomite origin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orosity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ate gas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SCI). 201:6,,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35:775-797
(4)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ontact metamorphic zones of the diabase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Gaoyou Sag, Subei Basin, eastern China(SCI). 2016,,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35:392-411
(5)蘇里格大氣田多成因河道砂體的分布模式研究. 第一作者. 2013,20(2). 地學前緣.
(6)松遼盆地昌德地區(qū)營城組火成巖氣藏儲層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第一作者.2012,,86(8).地質學報.
(7)開魯盆地陸東凹陷九佛堂組—沙海組地震相研究.第一作者. 2013,,19(3).高校地質學報.
(8)蘇里格氣田西部主要含氣層段儲層特征.第一作者. 2014,巖性油氣藏,26(4):57-65.
(9)四川盆地東部建南地區(qū)三疊系須家河組低孔低滲儲集層特征及形成機理.第一作者. 2014,,古地理學報,,16(1):89-102.
(10)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三山子白云巖體成因及儲集性.第一作者. 2001,石油大學學報,,25(6): 6-12.
(11)三塘湖盆地火山巖儲集空間類型及特征.第一作者. 2002,,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9(1):84-86
(12)準東白家?!宀蕿车貐^(qū)層序地層特征.第一作者. 2003,,新疆石油地質,24(1):31-34
(13)從巖相古地理看柴達木盆地侏羅系油氣前景.第一作者. 2003,,古地理學報,,5(4):475-484
(14)中國現(xiàn)代網(wǎng)狀河沉積特征和沉積模式.第一作者. 2003,沉積學報,,21(2):219-227
(15)Relationship between coponents of inclus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Yunlong Depression,Chuxiong Basin.第一作者. 2008,,Petroleum Science,5(4):314-321
(16)“晶體光學與礦物巖石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第一作者. 2007,高等理科教育,,1:109-111
(17)加強質量工程建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第一作者. 2012,中國地質教育,,(4):54-56
(18)面向石油行業(yè)的地質工程專業(yè)卓越工程師企業(yè)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第一作者. 2013,,中國地質教育,(2):35-39
(19)地質工程專業(yè)創(chuàng)新班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第一作者. 2012,,中國石油大學學報,,S:35-38
(20)柴達木盆地北緣侏羅系沉積相類型及儲集層評價.第一作者.2000,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7(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