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考平,,男,,1962年11月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油田開發(fā)理論研究、科技攻關和工程實踐,,SPE會員,、中國石油學會會員。1979年畢業(yè)于大慶石油學院油氣田開發(fā)工程專業(yè),,1998年獲該專業(yè)博士學位,。目前任“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術”國家重大專項項目副組長,以第一完成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驅油相自擴大波及體積提高采收率新方法”,。
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國家重大專項專題等課題15項,,主持完成油田科技攻關課題和工程設計近百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獎4項,其中技術發(fā)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1),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三),,是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xù)穩(wěn)產高效勘探開發(fā)技術”的主要貢獻者(集體獎,,第三獲獎單位技術負責人);獲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1項(排名第一),,獲省部級科技特等,、一等獎6項;獲授權發(fā)明專利15件,;發(fā)表論著135篇部(第一或通訊作者52篇部,,SCI,、EI收錄104篇次),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培養(yǎng)博士生30余名,。與大慶、吉林,、遼河等東部老油田緊密結合,,多項成果得到推廣應用,曾獲大慶油田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是孫越崎能源大獎獲得者,,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通訊地址:北京昌平中國石油大學非常規(guī)油氣研究院,;郵編:102249,;
聯(lián)系電話:13804653506
一、近期主持的代表性課題
1,、國家重大專項: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技術,,2016.1-2020.12,第一副項目長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驅油相自擴大波及體積提高采收率新方法,,,2019.1-2023年12月,,負責人
3,、國家重大專項:海上油田化學驅油技術,2016.1-2020.12,,任務負責人
4,、國家重大專項:CO2驅油與埋存油藏工程技術及應用,2011.01-2015.12,,任務負責人
5,、國家重大專項:大慶長垣特高含水期油田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化學復合驅段塞組合優(yōu)化方法,2011.01-2015.12,,任務負責人
6,、國家重大專項:海上油田聚驅后提高采收率技術油藏研究,2011.01-2015.12,,任務負責人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考慮孔隙變形的致密油儲層基質-裂縫系統(tǒng)滲流機理研究2016/01-2019/12,骨干
二,、獲得的主要科技獎勵
1,、新型聚驅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關鍵技術,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排名第1,,2020年
2、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xù)穩(wěn)產高效勘探開發(fā)技術,,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集體獎),主要貢獻者,,2010年
3,、高含水期油田整體優(yōu)化工藝、關鍵技術與工業(yè)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2009年
4,、水驅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環(huán)識別與治理技術,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2008年
5,、油田高含水期滲流場精細調控提高采收率關鍵技術與規(guī)模應用,,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yè),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排名第4, 2021年
6,、化學驅低效循環(huán)識別與控制關鍵技術,,石油化工聯(lián)合會,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排名第3,2019年
7,、強非均質油藏化學驅精細段塞組合驅油技術及應用,,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2017年
8,、智能電控存儲式油井分層測壓儀研制,,石油化工聯(lián)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2,,2014年
9、低滲透油田變滲流阻力驅油技術,,石油化工聯(lián)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2013年
10、高含水期油田地面地下整體優(yōu)化技術,,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3, 2008年
11,、水驅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環(huán)識別與治理技術,石油化工聯(lián)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1, 2007年
12,、厚油層內挖潛地質條件研究,,中國石油與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二等獎,,排名:第5,,1999年
三、代表性論著
1,、水驅油藏剩余油飽和度分布預測的φ函數(shù)法,,石油學報,2006年,,排名:第一
2,、Global Optimization of Adjustment of Water Flooding Oilfield,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2002年,,排名:第一
3、單層剩余油分布及動態(tài)指標預測動態(tài)劈分法,,石油學報,,2000年,排名:第一
4,、A 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to Select the Fracturing Layers,,The 12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2003年,排名:第一
5,、Fuzzy Optimization of Separate Zone Water Shutoff,,The 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2001年,,排名:第一
6,、聚合物驅提高驅油效率機理及驅油效果分析,石油學報,,2004年,,排名:第一
7、多區(qū)復合油藏非牛頓冪律流體試井解釋,,石油學報,,1997年,排名:第一
8,、聚合物驅油藏剩余油飽和度分布預測的φ函數(shù)法,,石油學報,2008年,,排名:第一
9,、聚合物驅流體滲流力學,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排名:唯一
10、Development of A Novel Method to Evaluate Well Integrity During CO2 Underground Storage,,SPE Journal ,,2015年,排名:第二
四,、獲授權發(fā)明專利
1,、巖心解剖微觀分析方法,2010年,,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200710111221.6,,排名:第一
2,、微觀驅油用三維玻璃多孔介質模型及制造方法,2010年,,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200710098328.1,排名:第一
3,、一種模擬礦場試驗分質分注的實驗方法,,2016年,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201510386894.7,,排名:第一
4,、一種適用于礦場復雜油層的多介質分注系統(tǒng),2016年,,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201510391040.8,排名:第一
5,、一種改變注采井間二氧化碳驅動狀況的裝置及方法,,2016年,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201510471724.9,,排名:第一
6、一種分質分注定向壓裂的實驗裝置,,2017年,,專利類型:發(fā)明專利,專利號:ZL201510386895.1,,排名:第一